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
血管瘤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及周围细胞的增生所致,其中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是一种含有小静脉及小动脉吻合的血管瘤,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因外力压迫、撞击等造成大出血,同时也可对周围组织产生破坏,导致畸形。
手术是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主要方式,但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比较大,且风险很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不断进步,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关于联合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的报道甚少。
医院普外科吴鹏等选取60例颌面部蔓状血管瘤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试验组采取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发现,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总并发症率为16.67%(5/30),对照组的总并发症率为20.00%(6/3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管瘤是一种于血管组织内发生的良性肿瘤,多为先天性且生长比较缓慢,很少出现恶变。颌面部的蔓状血管瘤是一种高流量的血管畸形,多见于颞浅动脉处的颞部或者头皮下组织,表层与周围存在比较多的树枝状的扩张性血管,呈蔓状的迂回曲折,病变皮肤为暗红色或者蓝紫色,可探及到血管搏动,听诊可见血管杂音。颌面部蔓状血管瘤能够造成面部畸形、出血、继发性溃疡,影响美观,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血管造影为颌面部蔓状血管瘤诊断的可靠手段,也是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必要检查,造影下可见病变区出现粗大的供血动脉、紊乱排列的血窦及引流静脉。由于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血供比较丰富,因此采取传统外科手术的危险性比较大,同时术后比较容易复发。
平阳霉素作为一种新颖的抗肿瘤抗生素,能够促使血管硬化,造成血管的内皮细胞受到破坏,继而使瘤体的增生受到抑制。平阳霉素同瘤体的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后能够诱导合成三价铁,生成游离基,切断细胞的DNA链,促使细胞DNA的合成与分裂、增生受到抑制,进而抑制瘤体血管内皮细胞的生成,还可由局部性的化学刺激诱导机体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促使组织出现水肿、变性等反应,直至消失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的运用已日益广泛,可作为大范围血管畸形的单纯治疗方式,也可作为手术前的辅助性治疗。因颈外、颈内的血管系统存在一定的“危险吻合支”,骨病变血管栓塞时需尽可能的远离颈总动脉的分叉处,同时切勿选择液体的栓塞剂,而应选用弹簧圈、PVA颗粒等固体栓塞剂,因PVA颗粒能够产生继发性膨胀,置入血管内部后能够促使纤维组织形成血栓,起到栓塞作用,同时不良反应比较轻,很少出现组织坏死。
介入栓塞存在比较多的优势:(1)经导管治疗后可减少复发,具有彻底性和完全性;(2)能够超选择进而到达靶血管,避免栓塞硬化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且不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3)对于首次治疗效果欠佳者可于6个月后再次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可重复性。介入栓塞治疗能够使供血动脉和侧支循环出现阻断,防止药物出现血流扩散,此外碘化油作为一种药物载体,能够使平阳霉素持久的分布于瘤腔内部,栓塞后进行瘤腔内的平阳霉素注射能够保持颌面部的药物浓度,增加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的效果。
综上,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利于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来源:
吴鹏,刘远淑,李彤.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颌面部蔓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5):-.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09.22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联系-
官方网站:xueguanwaike.bookoes.org
投稿邮箱:xgwkzz
.白癜风该怎样治愈白癜风早期症状有哪些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s/60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分娩前后羊水过多早识别,千万别错过了
- 下一篇文章: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