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方法可以治疗哪些外周血管疾病
主动脉扩张及狭窄性疾病,如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下肢动脉急(慢)性缺血性疾病,如下肢动脉栓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静脉系统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下肢静脉曲张、髂静脉或下腔静脉狭窄及闭塞等
内脏及肢体动脉瘤,如肝动脉瘤、脾动脉瘤、肠系膜动脉瘤、肾动脉瘤、下肢动脉瘤等
内脏动脉狭窄疾病,如腹腔干狭窄、肠系膜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等
其他:肢体动静脉畸形、肢体血管瘤、肢体动静脉瘘等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指胸主动脉内高速的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得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外膜继而扩张膨出形成夹层动脉瘤。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是通过覆膜支架将夹层破口封闭,达到预防动脉瘤破裂,降低死亡率。
突发胸背疼痛6小时的病人,CTA及动脉造影示明确的夹层动脉瘤
覆膜支架植入后将破口完全覆盖,
复查CTA见夹层动脉瘤消失
腹主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腹主动脉瘤:指腹主动脉的局限性扩张,当扩张的腹主动脉的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的1.5倍时,即称为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通过股部小切口完成覆膜支架覆盖动脉瘤部分,使得动脉瘤完全被隔绝,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风险。
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的病人,CTA可见明确的腹主动脉瘤
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的CTA示覆膜支架完全隔绝动脉瘤
CT可见动脉血完全从覆膜支架内通过,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消除
髂股动脉狭窄闭塞的介入治疗
间歇性跛行是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因为在这一过程中,跛行呈间歇性出现,故称为间歇性跛行,而引起跛行的主要病因是髂股动脉狭窄及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髂股动脉狭窄是引发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及时通过微创的介入方法开通狭窄或闭塞的动脉是改善下肢缺血的重要治疗手段。
病例1
图1.病人多年双下肢无力,需拄拐行走;动脉造影可见双侧髂总动脉狭窄。
图2.双侧髂动脉植入支架后,血运明显好转,完全恢复自行行走。
病例2
图3.病人左下肢疼痛、无力2个月,CTA发现股浅动脉长段硬化闭塞
图4.在股浅动脉植入了两枚支架后,血运完全恢复,病人完全恢复正常行走。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
糖尿病足: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患者发生截肢较非糖尿病高5~15倍,同时死亡的危险也增加4~7倍。
糖尿病足患者是广泛的、多节段的小动脉的狭窄及闭塞而引发的下肢缺血性疼痛及组织破坏。
介入治疗
降低截肢率
促进创口愈合
微创、安全性高
可见广泛的动脉狭窄闭塞
用专用的球囊扩张病变的动脉
扩张后的动脉明显较术前通畅
腔内治疗配合局部换药后6个月
溃疡完全愈合
医院介入科-
北京中医能治愈白癜风吗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zz/6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例挑战瘤癌增生傻傻分不清楚,
- 下一篇文章: 超声医学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