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的发病因素与危险因素
血管瘤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皮肤血管疾病,一般在出生后1个月内被发现,然后快速生长,至1岁左右生长停滞。其危害取决于生长部位、大小及组织成分,严重者可致五官畸形、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以往的国外研究认为,白种人的发病率为10%,明显高于亚洲和非洲。但是近10年来,我国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从原来的1%~2%,增加到现在的4%~6%,每万人发病率增加了%,给新生儿家长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国内外对血管瘤高危因素的研究多限于生育史,如早产、低出生体重、羊水穿刺等,鲜有对孕期疾病和用药方面的探索。Dickison等对例患病新生儿母亲的围产期因素进行队列研究,发现6周时血管瘤的发生率为2.6%。女性、早产(37周)、低出生体重、体外受精是血管瘤发生的高危因素。Haggstrom等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女性、早产、多次妊娠与血管瘤的发生显著相关;前置胎盘、先兆子痫、高龄产妇在血管瘤患儿母亲中更常见。辅助生育技术如试管婴儿、促排卵和绒毛检测会明显增加血管瘤发生的危险,尤其是绒毛检测技术,会导致血管瘤的发生率增加1倍多。近年来,孕期缺氧也被认为是可能的危险因素。医院预防保健科王琳等对所辖大型社区年1月-年6月出生新生儿的母亲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获得有效问卷例,发现34例血管瘤病例,发病率为3.6%。对34例患儿母亲的孕期暴露因素与正常新生儿母亲的比较发现,母亲年龄35岁、儿童性别、黄体酮和过量服用多种维生素,是与血管瘤发生明显相关的孕期暴露因素。
黄体酮作为保胎药物用于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主要作用是在黄体功能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妊娠。目前临床应用的黄体酮为天然制剂,一般为10~20mg/d肌注或口服,一直用至妊娠12周。其主要副作用为头晕、头痛、恶心、抑郁等,没有人工黄体酮对胎儿的致畸作用。黄体酮可能是与血管瘤发生相关的因素,但是,一般孕妇使用黄体酮的原因是孕早期出血、胎儿发育不良、有先兆流产倾向。因此,不能排除不良的遗传、环境和母体因素等导致血管瘤发生的可能。黄体酮与血管瘤发生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更多癫痫问题北京白癜风能治么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zz/1896.html
- 上一篇文章: 草莓状血管瘤怎么引起的,长胎记是什么原因
- 下一篇文章: 央视报道排毒将成为中国人最佳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