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女性夜间尿床为哪般
成年女性夜间尿床为哪般?
随着一声门诊叫号系统的广播声,一位女性患者在她的丈夫陪同下,进入了诊室。
您好!是叫XXX吗?
是。
哪儿不好?
病人今年49岁,最近几个月来,在夜间睡眠状态下常常出现尿床现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不舒服的感觉。医生进行例行的神经系统查体后仅仅发现病人的双侧膝腱反射稍显活跃,脊髓核磁共振检查确诊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那么什么是“脊髓栓系综合征”呢?
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脊髓栓系即脊髓下端因各种原因受制于椎管的末端不能正常上升,使其位置低于正常。它是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症状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而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称为脊髓栓系综合征。
病因脊髓和脊柱末端的各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均可导致脊髓栓系,如隐性脊柱裂、脊膜膨出、脊髓脊膜膨出、脊髓终丝紧张、腰骶椎管内脂肪瘤、先天性囊肿等。除了前述各种先天性因素外,腰骶部脊膜膨出术后粘连亦可导致脊髓再栓系。一般认为,脊髓栓系使脊髓末端发生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了相应的神经症状。
症状体征脊髓栓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较复杂,由于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各种症状的组合不同以及合并的先天畸形不同,使得其临床表现复杂,但这些临床表现都可归结为在不同的病因和诱因的作用下,脊髓圆锥受到牵拉的时间和程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神经功能障碍,常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
1.疼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难以描述的疼痛或不适,可放射,但常无皮肤节段分布特点,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腰骶区,可向下肢放射,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臀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腰背部,可单侧或双侧,疼痛性质多为扩散痛,放射痛和触电样痛,少有隐痛,疼痛常因久坐和躯体向前屈曲而加重,很少因咳嗽,喷嚏和扭曲而加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能与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相混淆,腰骶部受到打击可引起剧烈的放电样疼痛,伴短暂下肢无力。
2.运动障碍
主要是下肢进行性无力和行走困难,可累及单侧或双侧,但以后者多见,有时病人主诉单侧受累,但检查发现双侧均有改变,下肢可同时有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即失用性肌萎缩伴肌张力升高和腱反射亢进,在儿童患者早期多无或仅有下肢运动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症状,且进行性加重,可表现为下肢长短和粗细不对称,呈外翻畸形等。
3.感觉障碍
主要是鞍区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
4.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
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常同时出现,前者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尿潴留,后者包括便秘或大便失禁,儿童以遗尿或尿失禁最多见,根据膀胱功能测定,可分为痉挛性小膀胱和低张性大膀胱,前者常合并痉挛步态,尿频,尿急,压力性尿失禁和便秘,系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后者表现为低流性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多和大便失禁等,系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
5.腰骶部皮肤异常
儿童患者90%有皮下肿块,50%有皮肤窦道,脊膜膨出,血管瘤和多毛症,约1/3病儿皮下脂肪瘤偏侧生长,另一侧为脊膜膨出,腰骶部皮下肿块可很大,因美观问题而引起家长重视,个别病儿骶部可有皮赘,形成尾巴,上述皮肤改变在成人不到半数。
6.促发和加重因素
①儿童的生长发育期;
②成人见于突然牵拉脊髓的活动,如向上猛踢腿,向前弯腰,分娩,运动或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被迫向前屈曲;
③椎管狭窄;
④外伤,如背部外伤或跌倒时臀部着地等。
诊断与治疗根据典型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并不困难,由于本病早期常无症状或症状发展隐匿,少数病人急性发病,虽经治疗亦不能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对有下列临床表现者,特别是儿童,应警惕本病可能:①腰骶部皮肤多毛,异常色素沉着,血管瘤,皮赘,皮窦道或皮下肿块;②足和腿不对称,无力;③隐性脊柱裂;④原因不明的尿失禁或反复尿路感染。
诊断依据:
①疼痛范围广泛,不能用单一根神经损害来解释;
②成人在出现症状前有明显的诱因;
③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经常出现尿路感染;
④感觉运动障碍进行性加重;
⑤有不同的先天畸形,或曾有腰骶部手术史;
⑥MRI和(或)CT椎管造影发现脊髓圆锥位置异常和(或)终丝增粗。
磁共振(MRI)是诊断脊髓栓系的主要方法,它不仅可以明确有无脊髓栓系,还可以了解并存的其它病理改变,如脂肪瘤、脊髓纵裂等。X线平片可以确定有无脊柱裂。结合大小便功能情况行泌尿系B超和尿流动力学检查,以评价泌尿系受累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治疗原则脊髓栓系到出现症状时已经发生器质性改变,我们无法使之恢复正常,只能予以适当的矫治,使其不继续发展。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的损毁性的损害造成的,这种损伤通常是无法修复的,治疗仅仅是使病损不再继续加重。也可能是神经系统的刺激性或不完全损害所致,此时手术治疗则可能达到减轻症状和防止病情进展的双重效果。
所以,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拴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病情继续进展,部分患者的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甚至大小便功能有可能因此获得改善。通常,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常提示预后欠佳,手术通常不能使大小便功能障碍、下肢和足部的变形得到改善,但可能使疼痛和不完全的肌力下降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下肢和足部的变形部分可以通过矫形手术得到改善。因此,对许多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尤其是儿童,需要脊髓脊柱外科或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及矫形骨科共同的诊疗。
对于大小便功能尚正常的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包括因腰骶部皮肤改变和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而发现者,我们建议及早进行系统的检查、评估和手术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的患者,则应结合其全身情况及相关检查情况选择手术与否,此类患者绝大多数能够也需要手术治疗。
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贯彻微创理念,坚持做显微外科手术,必要时配合神经电生理监测,以做到尽可能彻底松解栓系,避免神经损伤,减少再粘连和栓系,以及预防术后伤口并发症。
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对泌尿系功能障碍的防治,下肢运动和感觉的康复,以及下肢畸形的矫治给予尽可能的指导。单纯注重栓系手术,而忽视对这些功能障碍的继续诊疗进行正确的指导,对患者是不利的。
治疗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麻醉安全度的增加和显微外科手术的不断开展,目前对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手术治疗时间已大大提前了。对脊髓栓系治疗的惟一手段就是手术松解,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骨赘、纤维间隔、硬脊膜袖和松解纤维神经血管束及其粘连,解除对脊髓的栓系,纠正局部的扭曲和压迫,恢复受损部位的微循环,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有的学者认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病人,持久的站立,腰部弯曲活动都可以对脊髓造成潜在的损伤,使症状加重。通过实验及手术发现脊髓循环障碍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手术将栓系松解后,脊髓局部的血运明显改善。大部分的医生主张除了有严重的脑积水和其他严重合并症的患儿以外,诊断一经确定,就应及时采用手术治疗,且越早手术越好。有的学者通过对儿童组和成人组手术病人的随访比较,儿童组手术后效果比成人组好,认为脊髓栓系综合征无症状者也应手术,以防止神经组织缺血变性。但也有不少医生认为,在还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之前,可以严密追踪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就应及时手术。
(二)预后
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不治疗者症状多进行性加重。手术后多数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例如疼痛多能消失或缓解,感觉运动功能亦可大部分或部分恢复,但膀胱和直肠功能的恢复多不满意。一旦某一种功能遭受器质性损害,手术治疗仅能使其稳定,不进一步恶化,而难以恢复正常。由于成人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病人的脊髓与硬膜粘连,瘢痕形成,手术风险较儿童型大,效果也相对较差。Pang等治疗23例成人型脊髓栓系综合征。结果是:疼痛完全消失为83.3%,其余均有减轻;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为20%,明显改善66.7%,无变化为13.3%;膀胱直肠功能异常无一例恢复正常,仅有38.5%的病人有所改善。决定预后的因素很多,可能与年龄、病程、病因、神经损害程度、手术操作和术前术后护理等有关。
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早期白癜风怎么治愈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zz/1408.html
- 上一篇文章: 不要怕,高国明医生对肝血管瘤的诊治有方法
- 下一篇文章: 虎口上的血管瘤会影响孩子手部的功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