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血管瘤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脾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脾脏良性肿瘤,约占脾脏原发良性肿瘤的50%。(尸检发现率0.3%-14%)

临床上一般没有症状,或出现左上腹疼痛、肿块、DIC等。大的肿块有破裂出血可能,但较少见。

病理上脾血管瘤常分为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和混合性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扩张的血管腔隙内充满红细胞;毛细血管瘤由薄壁小血管腔隙组成。

脾血管瘤可以多发,也可单发。瘤内可有栓塞、出血、纤维化、钙化成分,生长速度一般较慢。

是该脏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尸解发现率为0.03%-0.14%。

小儿为毛细血管瘤,成人为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上腹痛、肿块、压迫感、恶心、呕吐等

通常无症状,但较大的血管瘤可以伴有脾增大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相应的症状。大约有25%的病人由于脾破裂主现急腹症,突然腹痛、血压下降、休克。也有病人由于脾亢进产生贫血、乏力、心悸等表现。

病理

脾血管瘤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相近,常呈海绵状,与正常脾分界不清。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跑成增生,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偶见钙化。大的血管瘤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呈不归规则形态。

平片:可见点状、星芒状、条纹状钙化

胃肠造影与脾囊肿相似

平扫均匀的低密度影,边界清。内部有出血坏死时,密度可不均匀

增强肿瘤边缘先出现斑点状强化,增强区逐渐向中心扩展,3-4分钟后,全部增强,呈等密度状态

表现类似肝血管瘤。脾可以正常大小或增大,平扫表现边缘清晰低密度,增强扫描如对比剂能快速注入病灶周围可见明显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心充填,延时可完全充填,与正常脾实质密度一致。

平扫:

1、均匀的团块,常较小,呈低密度或等密度,有清晰的边缘

2、多囊性团块,多较大,一个与残余正常脾密度相等的肿块内多个水样密度区。

3、部分有斑点或环状钙化

增强扫描:

意义重要

既往多认为,脾血管瘤的增强表现与肝血管瘤类似,早期表现为肿块边缘的结节状强化,继之向中心蔓延,最后呈等密度改变。

但不少病例报道:脾血管瘤早期不强化,由于脾实质强化,边界更加清楚,而延迟期才渐表现为等密度强化。

(背景不同)

特征性征象延迟期等密度强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zz/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