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大女婴心力衰竭,竟是肝血管瘤惹的祸



李妈妈2个月前诞下一名女婴,本是件喜事。可后来随访时,医生却发现女婴呼吸困难,进而查出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严重症状。当地决定将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CT检查发现肝脏弥漫型血管瘤

住院后,医生为女婴完善CT检查,发现其肝脏存在大量弥漫的血管瘤,肝脏内部阴影密布,整个肝脏几乎已经被血管瘤填满。

女婴肝脏CT

正常肝脏CT

此时,女婴心衰的情况逐渐加重,血压明显降低,难以维持,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马上手术!

介入血管瘤科主治医师狄奇表示,“肝脏弥漫型血管瘤,往往形成广泛的肝动静脉瘘,使肝静脉血流量增加,令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脏问题进一步加重,甚至心力衰竭,危及患儿生命。介入微创治疗在肝血管瘤的治疗上有明显优势,但孩子的病情仍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医院迅速召开多学科会诊讨论,考虑肝脏血管瘤的问题采取介入微创的办法,尽可能减少创伤的同时迅速解决肝脏问题。

介入手术将血管瘤“一网打尽”

为了治疗女婴的血管瘤,狄奇决定采用“栓塞颗粒+弹簧圈”双管齐下进行介入封堵。但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两大难关。

一是数量关:女婴肝脏内几乎被血管瘤填满,要将这些血管瘤“一网打尽”,需要周密的手术计划及精妙的技术。

二是年龄关:女婴仅2个月大,麻醉风险高,体内脏器也很脆弱。因此手术时间需要严格控制。

术中,狄奇在女婴腹股沟处开一个针眼大小的口,在DSA造影下置入一根血管鞘,再沿着血管鞘插入一根头发丝粗细的导丝,沿着导丝置入一条导管,导管在DSA的引导下顺利进入女婴的动脉,一路顺流前行,到达肝脏附近。此时DSA造影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血管瘤影响下的异常肝动静脉。

血管瘤影响下的异常肝动静脉

准备工作已经完毕,该对血管瘤发起总攻了。狄奇将栓塞颗粒和弹簧栓通过导管依次置入肝动脉的不同位置,将给血管瘤供血的血管一一封堵。没有供血,血管瘤就像无水的植物,迅速凋零死亡。术后DSA造影显示,女婴的肝脏内的病变已经完全消失,其血压也恢复正常。

术后异常血管消失

狄奇,年于河南省(郑州)医院工作至今,介入血管瘤专业负责人。曾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深造,师从中国儿科肿瘤与血管微创介入治疗奠基人与开拓者张靖教授,获“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核心技术开展优秀医师”。开展我院首例儿童介入手术,开展省内首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介入灌注化疗术,开展省内首例新生儿肝肿瘤化疗栓塞术,开展省内首例新生儿食管闭锁介入扩张延长术。创立省内首个儿童血管瘤介入专业,完成各类儿科介入手术余例。学术成果:近5年发表sci及国内期刊论著6篇,参与编写专著2部,参与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申请专利3项。学术兼职:中国医师协会儿科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河南省血管外科学分会下肢静脉血栓与肺栓塞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皮肤康复血管瘤学组委员、河南省呼吸与重症学会血管疾病分会委员。

年6月,河南省医院与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张靖团队正式签约,医院“重点引进知名学科团队”之一。每月,医院进行门诊坐诊、疑难病例会诊、手术指导等。目前,医院介入血管瘤科拥有“门诊——病区——介入手术室”全套完整的微创介入诊疗体系。科室开展血管瘤、血管畸形、淋巴管瘤的介入微创治疗,儿童肿瘤介入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儿童输液港置入,食管狭窄球囊扩张,脑血管造影及全身大血管造影等先进的儿科介入诊疗技术,年手术量例以上,切实造福广大患儿。

河南儿童健康专属热线

拨打可提供健康咨询、健康宣教、慢病管理、双向转诊、急救电话、用药咨询、预约检查。

点开识别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头部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w/9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