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ldquo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1月14日,97岁的福州闽清人吴孟超院士宣布退休。

“从医70多年,我培养研究生多名,主刀和参与救治了近1.6万个肝胆疾病病人,履行了一个老师和医生的职责。”在院士退休仪式,吴孟超如此总结自己的一生。

退休前,吴孟超仍坚持站在肝癌诊疗的一线和手术台上,以高龄完成手术的照片每年见报。全国肝胆外科的专家和医生中,八成以上都是他的学生。

他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18岁马来西亚割胶少年,

冒着战火回到祖国

年,12岁的吴孟超在光华学校上了中学,这所由马来西亚华侨创办的爱国学校。

年,全面抗战爆发,老师们在课堂上

讲日军的侵略,讲国内的抗战,老师们讲得热泪盈眶,吴孟超和同学们听得义愤填膺、热血沸腾!

(少年吴孟超)

年,吴孟超即将中学毕业,他号召同学们一起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把捐款送到延安!让吴孟超意外和惊喜的是,他们竟然收到了收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回信。从那一刻起,吴孟超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回到祖国,参加抗战!

(吴孟超回国时的护照)

年春天,18岁的吴孟超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他与6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相约去延安: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决不回来。离开马来西亚诗巫时,父亲和母亲带着他的弟弟们,都到码头来送行了。可令吴孟超没想到的是,与母亲这一别,竟是永诀……

经过一个多月的颠沛流离,吴孟超终于到了昆明。由于日军和国民党的封锁,吴孟超不仅去不了延安,还断了跟家里的联系、断了经济来源!只能靠自己的打拼求生、求学!当时的昆明,几乎聚集了中国所有的名牌大学,几番思考之后,吴孟超决定报考同济大学医学院,学医救国!

年,抗战终于胜利,吴孟超的父亲不远万里从马来西亚回国寻找儿子。父亲的态度很明确:要吴孟超跟他回马来西亚。一心选择学医的吴孟超倔强地拒绝了父亲。父亲几乎是带着绝望离开的,这一次不愉快的见面,成了父子俩最后的相见!

送走了父亲,吴孟超随同济大学一起回到了上海!在上海,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

——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名医学家裘法祖!

吴孟超大学毕业后,被通知留校做儿科医生。他强烈地表达自己想去外科的愿望,医务部主任不耐烦了,说道:“也不看看你多高,一米六二的个头儿,站在手术台上能行吗?”就在吴孟超沮丧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卫生部招聘医生,主考官郑宝琦看了他的简历,听了他迫切想当外科医生的愿望,当场破格录取了他。吴孟超激动得泪流满面,他终于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医生!让他兴奋不已的是,年,学校聘请裘法祖为兼职教授,吴孟超得以再次师从裘法祖。一天晚饭后,他请教老师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裘法祖说: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从此,吴孟超开始与肝脏外科结缘。

“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追溯到年,吴孟超仍然耿耿于怀,刚踏上肝脏外科之路的他受到当头一棒——一个外国医学医院时傲慢地说:“中国的肝脏外科,要想赶上世界水平,最少要二三十年时间。”

“世界肝脏外科界不能没有中国的声音!”一向不服输的吴孟超连夜写报告,要向肝脏外科进军、成立肝脏外科攻关小组。医院党委很快批准了吴孟超、张晓华、胡宏楷“三人攻关小组”,由吴孟超任组长。他们把一间临时搭建的草棚作为实验室,又买来一些溶液和器皿,开始研究肝脏血管的分布。

反复失败,反复试验!三个执著的年轻人,一口气摸索试验了两个多月,终于做成了第一个能够满足需要的肝脏腐蚀标本。

年年初,吴孟超出席第七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会上,他代表“三人小组”报告了研究成果“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这是肝脏解剖新见解,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是我国肝脏解剖理论一个极为重要的发明。

当时,世界上通行的肝脏手术止血法是“低温麻醉法”。有没有更好的止血方法呢?吴孟超又在琢磨。

一天早上,吴孟超在水龙头下洗脸,他下意识地把水龙头开了又关。突然,一个念头闪过。他兴奋地喊道:“我找到了止血的好办法了!在病人的血管上扎一根带子,进行肝切除时把带子扎紧,切完之后再把带子解开,就可解决出血多、出血不易控制的问题!”

连早饭也没吃,他一口气跑到科里,拉起张晓华和胡宏楷就往草棚实验室跑。他们把这种方法称作“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

经过半个月反复试验,他们发现,15分钟内将切除手术进行完毕,并将所有创面完全结扎,再松开止血带,效果最理想。吴孟超将这种止血方法用在人肝切除手术中。

手术又成功了!病人出血量不到以往手术的三分之一,还免去了复杂的冰水浸泡,减轻了病人痛苦。

中肝叶处于肝脏的“心脏”,被丰富的血管所包绕,是“禁区中的禁区”。年春节,吴孟超决定向这个“禁区”进攻。他一头扎进实验室,开始了中肝叶切除试验,一待就是两个多月。渴了,对着水龙头喝冰冷的自来水;饿了,就着咸菜啃凉馒头;困了,两张椅子一拼就是床……

初夏的一天,和风吹拂,阳光明媚。一位患者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接受吴孟超的中肝叶切除术。

吴孟超镇定地穿上手术服,从容地切开病人的腹部……6个小时后,吴孟超缝合完最后一针。他抬头看了看监护仪,当听到“一切正常”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例成功的中肝叶切除术表明,中国人仅用7年时间,就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术,这是世界外科界的奇迹!

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美、苏、英、法等60多个国家的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水平。

吴孟超和中国外科界3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接到大会邀请,吴孟超还被安排在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吴孟超代表中国肝脏外科最高水平站在国际外科学术会议的讲台上。)

“本文分析从年1月至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吴孟超流利的英语报告像生命交响曲中最美的乐章,与会专家为这组前所未闻的数字惊呆了。

“刚才那两个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这位中国小个子自己做了例,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真不可思议!”

掌声雷动,经久不息……世界尊重知识和科学,更尊重创造知识和科学的人。

吴孟超在大会上引起的轰动,对中国肝脏外科甚至中国外科来说,都具有非凡意义。他不仅让外国人认识到中国人的智慧、胆魄、意志和能力,更让中国肝脏外科一举成为国际肝脏外科的领跑者。吴孟超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外科学杂志和课堂上,他成了国际肝脏外科大师!

年过九旬仍坚守手术台

从医70多年,他主刀完成多台重大手术。退休前,九十多岁的他依然坚持每周做两台手术。“为什么还要坚持做手术?第一,我觉得身体还可以;第二,我要带年轻人、教年轻人。”

他名字总是和“奇迹”相连,被无数病人称为“当代神医”,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他说:“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职。”

因常年握止血钳,吴老的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曲,可是上了手术台,不仅手不抖,站上一个多小时也没问题。

年,96岁的吴孟超被邀请走上《朗读者》的舞台。主持人董卿几度哽咽,读出了护士长写给吴孟超的信:“很多人看到您是个传奇,但只有我看到过手术后躺在椅子上的您,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掌心朝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生命有尽头,奋斗无止境。如斗士永远不知疲倦的吴孟超,始终保持着战士一般的冲锋姿势。“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他在朗读者中告诫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我愿你们收到的更多——别人的感念。

组建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从医70余年,吴孟超主刀和参与救治了近1.6万个肝胆病人。手术台外,吴孟超作为医生对病人的耐心更甚。

熟悉他的人介绍,吴老的问诊常常很细致,半个多小时是家常便饭;查房时总会随手替病人拉上屏风,检查完后又顺手掖好被角,再弯腰把病人的鞋子摆整齐;他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为医者要替病人做好成本把关,让病人看得起病,用得起药;有时还会对一些病例的肝移植发表不同看法,觉得有些病人值得更善意、更以人为本的治疗方案……

自从年的“向肝脏进军”三人小组的摸索阶段,直到如今,吴孟超团队已令中国肝脏外科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并成立了世界最医院和国家肝癌科学中心。

近年来,吴孟超一直强调做基础研究,“光搞临床,只是个开刀家,没什么了不起,开刀只能治一个病人,基础研究是解决整个疾病问题的最终方法。”

吴孟超团队决定研究肝癌的肿瘤免疫,精准治疗。年3月,吴孟超医学中心项目签约,江苏吴孟超肿瘤精准医学中心落地徐州;医院也将在年投入运营。

吴老虽然正式退休了,但整个团队仍在为治愈肝癌努力。

如果说吴老的手术刀

拯救的是一个一个患者的生命,

那吴老的故事和精神

更是震颤和涤荡着我们每个人的

灵魂最深处!

向96岁的吴孟超院士,

致敬!

来源:青春福州,综合整理自医学界、北洋之家、科技日报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癜风网址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w/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