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宝典婴幼儿血管瘤的症状和治疗



发病时候不要慌,选对方法最重要。

——石狮市妇幼保健院

婴幼儿血管瘤的症状和治疗

婴幼儿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5~10%。一般按病灶位置的不同将婴幼儿血管瘤分成浅表性、深部性及混合性,病理变化过程经历增殖期、消退期、消退完成期。血管瘤在自身变化的同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出血、糜烂,严重者影响容貌及重要部位的功能。

今天上午,一位年轻的夫妇抱着

一个1个月左右的婴儿来到我的诊室。

你好!你要看什么?

医生

家属

我家宝宝的右膝关节出现红红的一片,刚出生时只有几个点,以为是“红胎记”,没有关系,慢慢扩展成现在这个样子,特别是近期发展得比较快,所以才过来看一下。医生,这是“红胎记”吗?

是的,不过,这只是“红胎记”的一种类型。“红胎记”是由于新生的血管畸形和/或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它包括草莓状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等。

医生

你家宝宝这个是草莓状血管瘤,为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又称婴幼儿血管瘤。

医生

婴幼儿血管瘤

婴幼儿血管瘤有其自然的病情规律,常在出生时或者出生数天后至40天内出现,在出生后4~6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到6个月一般约达最大面积的80%,此后增长逐渐缓慢,1岁时长到最大,随后进入消退期,一般70%~90%患者可在5~7岁时完全或不完全自行消退。

婴幼儿血管瘤多发生在颜面或头颈部,表现为单一或数个鲜红色或紫色,高出皮面,柔软而分叶的肿瘤,境界清楚,压之不易褪色。

家属

医生,你能简单帮我介绍另外两种“红胎记”吗?谢谢!

当然可以。

医生

鲜红斑痣

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发育畸形,常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新生儿中发生率为发病率0.3%-0.5%。鲜红斑痣按其发展进程早期可表现为粉红、红色、浅紫色或深紫色的斑片,不高出皮面,形状不规则,压之易褪色,扩张后期可发展成为突出于表皮的血管结节。

鲜红斑痣常包括两型损害葡萄酒色痣和单纯血管痣。

葡萄酒色痣:

见于0.1%-0.3%婴儿。80%左右的出现在头颈部,大多为单侧,尤以面颊部多见。皮损为边缘清楚而不规则的红斑,不跨越中线,压之褪色或不完全褪色。红斑颜色常随气温、情绪等因素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灶颜色逐渐加深、增厚,并出现结节样增生。部分严重的病变可伴有软组织,甚至骨组织的增生,导致患部增大变形等。

临床可分3型。

①粉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粉红至红色,指压完全褪色。

②紫红型:病变区平坦,呈浅紫红至深紫红,指压褪色至不完全褪色。

③增厚型:病变增厚或有结节增生,指压不完全褪色至不褪色。

葡萄酒色痣治疗较困难,一般要及时尽早行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

单纯血管痣:

又称鲑鱼斑、橙红色斑,前额正中的称为天使之吻,颈后的称为中线型微静脉血管畸形,又称鹳咬印。皮损为淡粉红色至猩红色斑片,不高出皮面,压之变白,剧烈活动、发热、哭闹或环境温度升高时色泽常加深,见于大多数的婴幼儿。位于眉间、眼睑、颈背部、前额、鼻子、唇部、头皮和背部等正中部位,90%在1~2岁自行消退,但颈背部的病变有可能长期保持不变,所以出现鲑鱼斑时,临床上先采取随访观察,一般随着年龄的增大,皮损的颜色会慢慢变淡,范围也会慢慢变小,但是,当皮损颜色加深,范围扩大时,要及时治疗。2岁时仍未消退的,可用脉冲染料激光等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脉管畸形,是静脉异常发育产生的静脉血管结构畸形。多发于头、颈部,其次为四肢和躯干,海绵状血管瘤通常出生时已经存在,但也有出生后不久发生的,不会自发消退,随机体同等比例生长,在外伤、感染、激素水平变化如青春期、月经期、妊娠时可迅速增大。

表现为淡紫或紫蓝色的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可压缩、无搏动的包块,质地柔软,高出皮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边界不太清楚,其体积可随体位改变或静脉回流快慢而发生改变,位于下肢的海绵状血管瘤,在抬高患肢时瘤体体积减小,下垂时增大;位于头颈部的海绵状血管瘤,屏气或哭闹时瘤体增大。

海绵状血管瘤,目前主要是通过硬化剂和/或手术治疗。

家属

你说,婴幼儿血管瘤大部分可以自行消退,那我家宝宝现在要治疗吗?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许多家属,通过互联网等了解一些情况,也提到这个问题:自发消退,无需治疗,其实这是一个婴幼儿血管瘤治疗的误区。

医生

自发消退,无需治疗

等待观察主要适用于出生后发现的体积较小、病变范围局限及消退期血管瘤。如果来我们这里就诊,我们首先向患儿家长介绍血管瘤的病程发展特点,然后,告诉患儿家长可用手机等记录病变发展情况,并定期随访。若发现病变体积迅速增大,侵犯重要解剖结构或出现溃疡、出血等并发症时,应及时就诊,尽早治疗。

一般仅30%的婴幼儿血管瘤会完全消退,且无法估算完全消退时间、消退程度及是否会留有后遗症。未经治疗的瘤体消退完成后有25%~69%的患儿残存皮肤及皮下组织退行性改变,包括瘢痕、萎缩、色素减退、毛细血管扩张和皮肤松弛。

目前,不主张等待观察,应采取积极态度,根据血管瘤生长的速度、面积、部位等,给予恰当的处理。对位于重要部位增大迅速的草莓状血管瘤应积极治疗,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等治疗。比如,面部的婴幼儿血管瘤,一般建议尽早使用脉冲染料激光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等积极治疗,以免影响美观,给患儿带来不可预知的心理阴影,给患儿家长带来较大的精神负担。

像你家宝宝这种情况,我一般是首先使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先清洁血管瘤表面皮肤,再取医用纱布2层,剪至近瘤体大小(需完全覆盖瘤体),将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滴于纱布上,以纱布全部湿透、不滴水为度,敷于瘤体上,注意保持纱布湿润,持续30分钟,在患儿熟睡时进行,必要时以保鲜膜固定防止纱布滑落。每日湿敷2次,间隔时间8小时)来治疗。

医生

观察用药后患儿呼吸、心率、睡眠、是否腹泻等情况。每月定期门诊复查,我们会观察并记录瘤体大小、颜色和质地变化,局部皮肤有无皮疹、瘙痒、破溃等情况。如果没有满意效果,我们会建议你行脉冲染料激光等进一步治疗。当然,你们也可以现在就开始行脉冲染料激光和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治疗,这样效果更好。

医生

如果能买到“噻吗洛尔凝胶”,使用更方便,效果比“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湿敷更好。

医生

家属

噻吗洛尔有副作用吗?

虽然,任何药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

医生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

外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对治疗浅表婴幼儿血管瘤疗效较明显,安全性较高,无明显全身或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所以,我们一般用于治疗6个月以内增生期浅表婴幼儿血管瘤。

一般在治疗前需要给宝宝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如果出现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等情况或者有哮喘家族史就不能用了。

家属

医生,你不是说:“出生后4~6个月时才会长得很快吗?”,那我家宝宝才1个多月,怎么就长得这么快,这么大了,这个要紧吗?

你好,我是说一般在出生后4~6个月时进入快速增殖期,但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也经常观察到1~2个月血管瘤就开始长得很快的,这也是正常现象。

医生

家属

好的,我了解了,谢谢医生。

应该的。

医生

prompt

血管瘤和/或脉管畸形是个常见病、多见病,它不仅影响美观,在重要部位,还会危害健康,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出现血管瘤和/医院明确诊断并充分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供稿:皮肤科刘支持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小艾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电风医院
白癜风在线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w/9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