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动态市四院成功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



市四院成功开展术中实时超声辅助下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

近日,市四院神经外科张璟义主任成功采用术中实时超声辅助技术为一名28岁男性患者进行显微镜下切除脑深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目前患者已痊愈出院。

海绵状血管瘤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由不规则的厚和薄的窦状的血管性腔道组成,临床表现为反复出血或者癫痫发作。该患者首发症状为颅内出血、经头颅CT和核磁检查为颅内右枕叶深部约2cm大小的肿瘤样占位伴出血住院。年11月9日全麻下行开颅手术,由于该病变位于大脑右枕叶深部且微小,术中精确及时地确定肿瘤位置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张璟义主任术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B超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操作,术前根据CT和核磁影像,进行肿瘤的大体定位,画出切口标志线,常规开颅。打开骨窗后使用便携式B超的微型探头,在硬脑膜表面进行探测,确定肿瘤的方位,然后打开硬脑膜后在脑表面再次进行探测,了解肿瘤的具体位置以及深度,选择距离肿瘤最近的相对无功能区,在显微镜下切开皮层进行肿瘤切除。术中随时进行B超探测,准确到达深约4.5cm的肿瘤位置,将肿瘤完整的切除后再用B超复查,确认无肿瘤残留后常规关颅。

脑深部肿瘤,尤其是微小肿瘤的定位一直是术中困扰神经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方法是用脑穿针在脑实质内反复穿刺探查,根据穿刺感觉确定肿瘤的位置,但是这一方法不但定位不易准确,而且还会对脑组织造成损伤,甚至造成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虽然术前CT和核磁检查可以显示肿瘤的位置,但手术中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均可导致肿瘤移位,尤其是脑功能区以及深部肿瘤,脑表皮层又无明显的颜色变化,很难找到肿瘤的准确位置,强行探查势必造成脑组织不必要的损伤。神经导航系医院手术中采用核磁检查也存在许多不足;一是设备昂贵,不便广泛采用、二是受术中脑组织漂移的影响使肿瘤定位也欠精确、三是不便重复使用。而术中实时B超辅助在开颅后硬脑膜表面或脑组织表面反复进行操作,使用方便,价格低廉,不受脑组织漂移的影响,可精准的探测到肿瘤位置、大小及深度,还可确定肿瘤与周围脑组织以及重要血管的关系。因此,术中实时B超辅助技术避免了不必要的盲目探查以及副损伤,提高了手术质量和病人的治愈率,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费用,是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的新兴技术,该技术填补了我市一项医学空白。(神经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s/1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