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骨血管瘤



骨血管瘤(Hemangioma)概述

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

发病部位

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状骨干骺部。

红色为常见部位,绿色为罕见部位。

临床表现

患者通常疼痛感觉轻,全身情况良好。因骨血管瘤的部位不同,产生的症状和体征也不同。患者往往仅在局部有轻度不适或轻度疼痛,偶尔摄X线片才发现。重者可出现四肢、括约肌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神经脊髓受压的可能原因为:①肿瘤蔓延到硬膜外腔;②受累椎体膨大使椎管狭窄变形;③受累椎体发生骨折移位;④血管瘤出血而发生硬膜外血肿。

病因

血管瘤病因不清,可能是肿瘤样畸形或错构瘤所致,骨血管瘤是一种呈瘤样增生的血管组织,掺杂于骨小梁之间,不易将其单独分离,从组织学上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前者多见于脊柱和颅骨,后者多见于扁骨和长管骨干骺部。

诊断要点

多见于脊柱。骨小梁广泛吸收,部分骨小梁增生和增厚,出现垂直交叉的粗糙骨小梁,形成栅栏状或大网眼状。椎体的外形及间隙可保持正常。

多见于颅骨。正面观,被骨血管瘤破坏的透光区可见自中央向四周放射的骨间隔,颇似日光放射,侧面观,阴影内的骨间隔方向与颅骨表面垂直。

多见长骨。肿瘤呈泡沫状囊肿样,多偏心性生长,受累骨骼局部梭形膨胀,周围骨皮质变薄,常无骨膜反应。

影像表现

病例1

颅骨血管瘤,典型的日光放射状。

病例2

左侧下颌骨血管瘤,骨内呈放射状改变。

病例3

额骨血管瘤,呈典型的放射状,颅内板未受累。

病例4

腰椎骨血管瘤,呈典型的“栅栏状”改变。

病例5

胸椎血管瘤,呈长T1长T2信号,脂肪抑制呈低信号。

病例6

胫骨近段骨血管瘤,呈泡沫状,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病例7

右侧髋臼骨血管瘤,骨外形膨胀,内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区,骨小梁不规则分布,无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

往期16大精彩回顾

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s/11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