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内的血管瘤切除之后,这位洋老师惊呼太
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784103.html
专家门诊
合理用药
热点聚焦
手术日
医学史
手术日手术室里的惊心动魄
按手术主要过程在仅有4毫米宽的大脑缝隙中完成。上周,我们讲过一例在脑干部位植入人工听觉装置的手术,今天,我们再来看这例脑干内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
划重点——
患者是一位女性阿根廷籍语言教师,能说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三种语言,近期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右眼皮下垂无法睁开,看东西出现重影……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楼美清在问诊、检查后,发现患者脑干部位有一直径约4毫米的海绵状血管瘤,并有少量渗血!
一
虽然瘤体只有一粒黄豆般大小,但却位于大脑的核心位置——脑干深部偏向左侧部位。
关于脑干,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详述,它是大脑的核心区域,人体的神经中枢,控制着手、脚、眼、口等的活动,一旦受损就会导致其所支配的躯体相应部位“瘫痪”;具体到脑干左侧,又是优势半球,掌管语言、阅读、认知等功能,一旦受损,患者可能就不会说话、无法阅读。
简而言之,这个区域是手术的相对禁区。如果术中有所损伤,会对患者的表情、语言功能造成极大影响,这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C女士来说简直是致命打击。
具体来说,这位患者的海绵状血管瘤位于脑干深部,进入这一核心区域且不破坏其结构和功能,手术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个血管瘤已经开始渗血,如果进一步发展,破裂出血,就可能引起剧烈头痛、视力下降乃至丧失,甚至晕厥昏迷,危及生命。
临床上很多种疾病,很多治疗方案,尤其是外科手术,都会面临这样的两难抉择。
二
医者的决定,往往又取决于患者的支持和信任。
考虑到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即使手术有风险,患者夫妇仍毅然决定尽快手术。神经外科团队立即安排患者住院,拟第二天进行手术。一切术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只等次日的手术一举拿下血管瘤。
计划不如变化快——次日凌晨4点,一阵剧烈头痛惊醒了C女士,她的海绵状血管瘤再次出血,必须马上手术避免脑干损伤加重!
医护人员迅速到位启动紧急手术程序,早上7点,患者被推入手术室。
不同于普通外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的操作空间可称“迷你”,主刀者需要在以零点几毫米为单位的空间内腾挪操作。患者的血管瘤在脑干中偏左侧位置,手术需要从头颅左侧颞叶进入,经过左半球进入脑干切除肿瘤,途中要经过大量密布的传导束和神经纤维。为确保手术安全,除了常规的手术麻醉及护理协助团队外,磁共振影像导航、神经电生理监测也迅速到位,为手术提供充分保障。
考虑到C女士的职业对形象要求较高,手术团队在她的眼睑、手、脚等部位都插上了电极针,实时监测相应部位的神经功能是否正常,以保证不损伤相应神经。
三
楼美清教授带领手术团队切开患者左侧颞叶部位的头皮,在颅骨上打开一个直径约3厘米的孔。
在导航技术的引导下,手术团队操控头端直径不到1毫米的显微神经外科专用剥离子,一路避开大脑左半球的危险区域,达到脑干部位。
在这里,传导束中的神经纤维就像密林一样,彼此间的缝隙只有0.1~0.2毫米。手术团队小心分开传导束中一个相对安全的间隙,用脑压板压住一侧大脑组织,仔细拉开4毫米宽的距离,让剥离子能够挤入脑干中。
进入脑干深处7毫米后,主刀医生顺利切除直径约4毫米海绵状血管瘤,并取出一块直径3毫米的血块。
此次手术历时3小时,术后患者被送入重症监护室。
四
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C女士的语言、认知功能3天后便完全恢复正常。
难能可贵的是,患者之前所擅长的三国语言也一样都没丢!
10天之后,她康复出院。
专家提醒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相互缠绕成团状,形似海绵。
由于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不同于正常血管,没有内皮组织,非常脆弱,容易破裂出血。但其发病比较隐匿,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多在成年后发病。有家族史的人群要提高警惕,进行必要的筛查。
通常,海绵状血管瘤多发于大脑半球、脑干和脊髓。发生于脑半球者,症状以头痛、癫痫多见;发生于脑干者,引起神经功能缺失,可表现为眼皮下垂、复视、手不能动等,严重者昏迷;发生于脊髓者,会影响走路。
若反复癫痫发作,突然发生剧烈头痛、眼医院检查,做核磁共振检查就能及时发现海绵状血管瘤。
·END·
冷静
专业
关键时刻派用场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ys/10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上海九院林晓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