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一例成功的肝脏超巨大血管瘤剥
年10月22日上午9时,医院手术间,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手术台,来自肝胆外科的杨志英教授和他的团队正在进行一台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手术——肝脏超巨大血管瘤剥除术。
医院杨志英教授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3岁,5年前发现肝脏血管瘤,最大直径20多厘米。医院,均以手术风险太大,拒绝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医生给予治疗方案相同--肝脏移植,但家庭无力承担,治疗因此耽搁下来。5年间,血管瘤不断增长,病人无法平卧,饮食活动均受到严重影响,且血管瘤随时可能破裂,病人情况凶险。
入院体格检查:心率:84次/分血压:/81mmHg。腹部膨隆,腹围cm。全腹触及巨大肿物,上至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双侧至腋前线。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腹部增强CT显示血管瘤体积:50×35×18cm
手术过程
腹部“十”字切口——显露血管瘤——控制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入肝血流)——缩小血管瘤体积——肝脏表面剥除血管瘤
杨教授介绍,这种良性的瘤子之所以称为海绵状血管瘤,正是因为其状如海绵,由增生的血管团组成,内部充满了血液,由于巨大的张力,其表面薄如蝉翼,一旦破裂,将会导致难以控制的大出血。因此,这台手术的难点,就是如何快速控制肝脏重要的供血通路——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的肝动脉和门静脉,从而减少出血。然而,说来容易,视野下,巨大的血管瘤已占据了整个腹腔,想找到肝十二指肠韧带只能凭借手下的感觉和多年来手术积累的经验。此时,杨教授在身旁助手的帮助下,在无法直视看到肝门、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情况下,借着多年手术的经验,盲探用手快速的找到了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肝门。随后,将血管瘤中的血液通过瘤体表面放出的方式,使血管瘤逐渐缩小,并利用自体血回输设备,将瘤体内放出的血液重新回收并输回患者体内。待血管瘤逐渐缩小后,将其从健康的肝脏上剥除。整个手术历时8小时30分钟,术中瘤体内回收浓缩血细胞近ml,手术出血ml,最终应用自体血回收设备回收自体浓缩血细胞ml。病人在回输自体血ml时,患者血红蛋白已经由术前的11g增加到15g,不仅未输外源异体血,还剩余近ml的自体浓缩血,最终丢弃。
术后恢复
患者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第二日转回肝胆外科。术后一周患者逐渐恢复饮食,目前术后恢复顺利,已准备近期出院。
术后实验室检查
中国医学论坛报驻地记者医院郭丽萍供稿
cmt-庆亮综合整理
与新媒体小编直接联系请加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hl/7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颌面部巨大血管瘤介入治疗
- 下一篇文章: 温情回顾出生12小时的巨大血管瘤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