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底该不该看电视
暑假来了,我昨晚在妈妈群里抛出了一个问题:“放暑假了,你们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当然按照老规矩,问出了这个问题,我肯定是要来帮大家解决其中一个问题的!)
其中有位家长说,最担心的就是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最后导致近视!我相信这个问题是普遍家长的头痛的问题之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聊聊孩子放暑假看电视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查了很多相关资料,看到网上的一个帖子说:让正在放暑假的孩子列出自己目前最感兴趣的三件事
结果大部分的回答都是离不开电视、手机、ipad。
这让很多妈妈都很焦虑也很无奈,因为大人要上班,老人又管不住,说他一句要顶你十句,再加上一个一哭二闹三撒娇,老人一般都会妥协,还有家长抱有侥幸心理:一个暑假放纵两个月应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但是最近看到德国两个儿童心理学家皮特·温特斯坦及罗伯特·J·琼维斯,以无可反驳的方式展示了电视对儿童创造力的伤害。看完连我都大吃一惊!
他们进行的是“画小人”测试,三组5岁儿童,第一组几乎不看电视,第二组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第三组是看电视和内容都不受限制的,结果一目了然。
第一组
每天不怎么看电视的孩子画的。
第二组
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的。
第三组
看电视时间和内容不受限制,显然是被电视内容吓到过的孩子们画的。
在这里,电视几乎可以无缝切换成手机或者ipad,毫无违和感。因为这三样东西都是在电子屏幕上闪动着画面,用图像声音来吸引人。
发出的刺激信号不需要经过大脑任何转换,孩子只要像个木头人一样坐着看就行了,所以国外把爱看电视的孩子称为“沙发上的土豆”。
1孩子画不出自己的白雪公主
这项实验是想告诉我们,当孩子投入过多的时间在电视上,会扼杀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芝加哥大学生物心理学家勒维曾经指出:“脑子是被设计来接受认知挑战的。脑子就像肌肉,如果不运动,脑子就会萎缩。”
想象力的萎缩,是一大损失。如果对同一个故事,你有先看书再看电影的经验,就会了解这种损失。
通常,我们在看过原著书籍以后在看电影,我们都会大失所望,这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在阅读中的想象,比屏幕能够呈现的,丰富太多了。
几年前,也有科学家做过类似的实验。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组是看白雪公主的动画片。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
听了故事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各不相同,而且孩子们会根据想象,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看了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因为他们看到的都是一样的。
2一关电视就变得焦躁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助理临床教授琼森的措辞更是严厉,她在著作《电视与儿童心灵》中写道,“电视影响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三项特征”。
在人生最初的三年,孩子应该学走路、学说话、学思考。但是电视却让孩子坐着,没时间进行有意义的谈话,而且严重伤害思考能力。
电视声光与画面的刺激,让脑部一直维持在较原始的区域运作,无法刺激思考区域的发展。
思考区域至少需要五到十秒来处理刺激,但是大部分的电视节目每五、六秒,有些广告甚至每两、三秒就变换画面,像连发炮一样,让思考区域毫无参与机会。
琼森有个六岁大的儿子。虽然她谨慎挑选电视节目,还是发现电视对儿子造成不良影响。她的儿子只要一看电视,就对四周环境没有反应,一关掉电视就变得焦躁。
而且看电视后,他的动作变得冲动、不协调,游戏内容也不再像过去用木棍与石头做东西,取而代之的是重复演出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再自己创造主题,缺乏自己的想象。
其实,对于快速发育的孩子头脑,电视非但不能提供养分,甚至反而剥夺孩子脑部吸收适当养分的机会,不仅妨碍脑部发展,还伤害未来的学习能力。
3看电视的眼睛懒得看书
电视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建立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着莫大的影响。它不仅抢占了孩子看书的时间,而且破坏了视觉系统的学习。
看电视的时候,眼球很少运动,眼睛只要盯着电视荧光幕,既不用扩大瞳孔,也很少、甚至不用来回移动,而且缺乏一般的浏览活动。这使得培养阅读习惯所需要的搜寻、浏览、对焦的能力受损。
看书的时候,眼睛必须不断在书页上下左右移动,需要眼睛肌肉有活动的能力与力气。看电视让眼睛肌肉缺乏运动,对于阅读所需的能力与精力有负面影响。
电视不仅让眼睛缺乏运动,也让孩子的心变得懒惰、被动。
真正的学习与解决问题,需要主动与坚持。但是,阿拉巴马大学教授布莱恩指出,电视降低了主动聚精会神的能力。
他观察孩子看过很多快节奏的电视节目后,再要求他们阅读或解决复杂的谜题,他们完成的坚持力与意愿,都会降低。
因为电视节目用了各种花样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得儿童习惯于因外在的刺激而学习,而非自发的主动学习。一旦碰上难一点的问题,心思就飘向他处,等待换台。
难怪耶鲁大学的电视与儿童专家辛格深信,“在学习与阅读习惯完全培养好之前,最好完全不要看电视。”
这也是一种瘫吗?
4我们家长该怎么做
暑假特别容易成为孩子集中看电视、玩手机、ipad的时期,尤其是当我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时,“电子保姆”就粉墨登场了。
有些孩子开了学之后出现心收不回来,成绩甚至出现退步的现象,都跟他的暑假状态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对于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的孩子,纵容他无度地看电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想要把孩子从电子产品身边拉得更远一点,就要把他的时间填充得更丰富一些。
▌1.和孩子一起看书,带孩子出门看世界,给孩子报一些他愿意上的兴趣班,甚至陪孩子回老家看看农田和鸡鸭鱼鹅,都比他整日窝在房子里看电视玩手机要好得多。(话说城宝妈已经带放暑假的城宝同学去亲近大自然了~然鹅我还在这里苦逼逼的写文章)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大概都有小时候为了偷看电视和父母“斗智斗勇”的经历,如今我们也为人父母,这个问题加入了时代的色彩似乎变得更加棘手。
到了这个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完全让孩子不碰电子产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让这个接触越晚到来越好;孩子一旦感受到了电子产品的魅力,让他立即放手也是很难的,我们只能用更有趣的事情更广阔的天地,去激发孩子生长出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
▌2.不可能一下子说不看了就不看了,实在要看也要建立规则意识
一、提醒孩子:当时间快到的时候,家长提醒一下孩子:“儿啊,还有5分钟时间,今天看动画片的时间就到了。”孩子一般会当做没听到,或者口是心非的“哦”一声。
二、挑战规则:当时间到了的时候,孩子开始用各种方式挑战家长,一哭二闹,地上打滚等各种方式,挑战家长的底线,直到成功为止。而多数情况下,家长会在这个环节败下阵。
有个妈妈和我说,到这个环节,奶奶和爸爸最不能坚持,会说:“不就看个动画片嘛,孩子都哭成这样了,就让他再看一集,就一集”。
还有的妈妈到这个时候,已经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了,强行关掉电视,甚至一顿打。
这就是我前面说的,这个环节,很多家长会因为受不了孩子强自我意识的表现手段,家长会主动放弃规则。
三、我是这么做的:
1、理解和认可孩子
孩子在自我意识建立阶段,表现就是这样的,再说他们的情绪管理和控制能力还很弱。我们要认可孩子本来就是这样的。
2、让孩子选择
如:“妈妈需要遵守约定,将电视关掉了,你可以在这里哭一会儿,或者可以自己去看看绘本,玩玩妈妈给你新买的托马斯玩具。”
这时候,多数孩子还是会继续哭。
3、倾听和陪伴
让孩子的情绪释放出来,并加以认可,让孩子明白,妈妈知道你的感受。
如:“妈妈知道你很生气,你就哭出来吧,哭出来就好了”(切记,这时候不要讲道理)。
注意:之前我有碰到过家长反馈,孩子会头撞地,伤害自己;或者是伤害环境,孩子会丢东西,破坏身边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不允许的。并将孩子带离现在,放入隔离角。
四、平静后的沟通(和孩子讨论规则)
到这个环节,孩子的情绪已经释放完了,慢慢的归于平静,这时候的孩子是理性的,家长可以好好和孩子沟通约定的规则。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cs/8859.html
- 上一篇文章: 针灸治疗痛症大全,赶快收藏起来吧
- 下一篇文章: 沈阳长峰中医院,我要为你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