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A上岗证模拟试题
.选用对比剂注射参数的根据,正确的是A.被照体的厚度B.曝光时间的长短C.被照体至探测器距离D.体位E.不同的造影方法和部位、导管先端的位置
正确答案:E
.四肢动脉DSA最佳的对比剂浓度是A.60%B.70%C.40%D.20%E.50%
正确答案:C
.关于DSA注射加速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它是速度的时间变化率B.加速度越大,单位时间速度变化越快C.加速度越大,对比剂在注射中速度愈来愈快D.加速度与之产生的压力呈负相关E.加速度过大有血管破裂的危险
正确答案:D
.DSA运动性伪影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精神抑制B.病人躁动C.小儿易动D.动脉壁粥样斑块随血管搏动而运动E.胃肠蠕动
正确答案:A
.饱和状态伪影产生的原因是A.成像视野内密度差别过小B.成像视野内密度差别过大C.成像视野内密度无差别D.成像视野内对比过大E.成像视野内对比过小
正确答案:B
.关于DSA影像增强器量器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A.检测成像的有用信息B.自身产生少量噪声C.检测了干扰有用信息的因子D.接收X线透过人体的信息E.量子噪声比屏一胶体系小
正确答案:E
.关于DSA图像噪声现象,不包括A.斑点状B.细粒状C.网纹状
D.饱和性伪影E.雪花状
正确答案:D
.消除DSA成像中噪声的方法,不包括A.图像积分B.图像平滑C.图像加权D.提高形成图像的管电压数值E.图像合成
正确答案:D
.关于DSA时间分辨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指系统对运动部位血管的瞬间成像能力B.对于DSA是反映单位时间可采集影像的帧数C.时间分辨率越高,运动器官成像愈清晰D.评价DSA成像能力的一个指标E.DSA时间分辨率很低
正确答案:E
.关于-DSA矩阵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矩阵被分割的最小单元称为像素B.图像的数据是测量每个像素的衰减值C.数字图像空间坐标上离散化的图像D.数字图橡是在亮度上离散化的图像E.每个像素必需产生二个二进制的数字
正确答案:E
.DSA体位设计的意义在于A.显示心脏的三维结构B.高像质地发现和显示病变部位和形态C.显示血管的三维结构D.显示血管的平面影像E.显示心脏的平面影像正确答案:B
.关于DSA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A.DSA成像不存在几何变形B.被照体影像与实际物体尺寸的改变称几何放大C.人体—检测器的间距影响几何放大D.人体—X线量的间距影响几何放大E.X线量—检测器的间距影响几何放大
正确答案:A
.关于DSA放大摄影特殊效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较高的检测率B.放大能使物体的影像弥散在背景上C.物体小于焦点1/2时,影像全为虚影D.物体大于焦点时,影像不能在放大影像中显示出来E.厚部位产生散射线多,可降低影像清晰度
正确答案:D
.改善DSA图像质量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使用X线准直器B.术前训练病人屏气C.影像增强器与成像部位保持一定间距
D.术中告知病人制动E.设计合理的体位
正确答案:C
.几何放大的相关因素是A.影像增强器、人体B.影像增强器、球管C.球管、人体D.影像增强器、人体、球管E.准直器、人体、球管
正确答案:D
.电子放大常用于调节的因素是A.mAB.mAsC.kVD.时间E.距离正确答案:C.通过调节kV改变图像大小的技术是A.几何放大B.电子放大C.数字放大D.采集放大E.回放放大
正确答案:B
.为避免造影时盲目寻找目标血管,常采用的技术是A.电子放大技术B.回放技术C.定位技术D.缩光技术E.屏气技术正确答案:C.冠状动脉造影采集时间应持续至A.左冠状动脉充盈满意B.右冠状动脉充盈满意C.主动脉充盈满意D.侧支循环充盈满意E.冠状静脉充盈满意
正确答案:E
.DSA检查技术中的基本体位是A.左前斜加头位B.右前斜加头位C.正位加足位D.正侧位E.左前斜加足位正确答案:D.半坐位角度为A.足头位10°-15°B.足头位20°-25°C.头足位20°-25°D.头足位30°-45°E.足头位30°-45°
正确答案:E
.DSA术前工作准备,不包括A.血常规B.导丝、导管C.穿刺部位备皮D.病人的心理准备E.对比剂过敏试验
正确答案:D
.下列哪种情况下禁止DSA检查A.消化道急性出血B.低热C.肝肾疾病D.碘过敏E.动脉瘤破裂
正确答案:D
.造影完毕压迫止血至少A.5分钟B.10分钟C.15分钟D.20分钟E.30分钟
正确答案:C
.流率过大且导管顶住管壁可能引起A.血栓B.气栓C.动脉痉挛D.班块脱落E.血管破裂
正确答案:E
.椎动脉分为颅内、外两段的界限是A.C6横突孔B.破裂孔C.枕骨大孔D.颈静脉孔E.卵圆孔
正确答案:C
.发自于头臂动脉(或无名动脉)的血管是A.左颈总动脉B.左锁骨下动脉C.右颈总动脉D.右锁骨下动脉E.左颈外动脉
正确答案:C
.支气管动脉的数目一般为A.1-2支B.1-3支C.1-4支D.1-5支E.1-6支
正确答案:C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A.CTAB.MRAC.DSAD.心超E.心电图
正确答案:C
.主要显示左冠状动脉近端的位置是A.左肩位B.右肩位C.肝位D.正位E.蛛蜘位
正确答案:E
.左冠状动脉造影时,RAO30°-50°并CRA15°-25°位称为A.蜘蛛位B.左肩位C.长轴位D.右肩位E.肝位
正确答案:D
.肝脏内不包括的血管是A.胃十二指肠动脉B.肝动脉C.肝静脉D.门静脉E.副肝动脉
正确答案:A
.肝总动脉一般起源于A.腹主动脉B.腹腔动脉C.肠系膜上动脉D.肠系膜下动脉E.胃左动脉
正确答案:B
.腹腔动脉的组成是A.胃左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B.胃左动脉、脾动脉、肾动脉C.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D.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E.肾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正确答案:C
.各段动脉供应肾脏的论述,错误的是A.尖段动脉供应肾上极前后部B.上段动脉供应肾前半中上部C.中段动脉供应肾前半中下部D.下段动脉供应肾下极前下部E.后段动脉供应肾后半中部
正确答案:D
.除常见肾动脉分支外,偶尔可见A.副肾动脉B.肾包膜动脉C.肾上腺上动脉D.肾上腺下动脉E.肾盂输尿管动脉
正确答案:A
.有关肾上腺动脉的论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上动脉,起自同侧膈下动脉B.肾上腺中动脉,起自腹主动脉侧壁C.肾上腺下动脉,起自同侧肾动脉的上部D.每支动脉穿过包膜后分成20~30个分支E.在肾上腺皮质内分叉吻合,终末支进入髓质
正确答案:D
.关于肾动脉造影,手术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采用Seldinger技术B.行股静脉穿刺插管C.行肱动脉穿刺插管D.于第一腰椎水平先行腹主动脉造影,再行肾动脉造影
E.先行腹主动脉造影,然后行膈动脉造影,再行肾上腺动脉造影
正确答案:B
.DSA查找上消化道大出血部位因时,重点检查的动脉是A.膈下动脉B.腰动脉C.肾动脉D.肠系膜上动脉E.肠系膜下动脉
正确答案:D
.下腔静脉造影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A.股动脉穿刺造影B.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C.对比剂浓度为50%~60%离子型对比剂D.对比剂用量18~20ml/次,流率4~5ml/s
E.常规造影体位取正位,必要时可加摄左、右斜位和侧位
正确答案:A
.关于髂外动脉的论述,正确的是:A.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上、内行走B.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内、上行走C.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外、下行走D.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下、外行走E.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上、外行走
正确答案:D
.髂内动脉的壁支动脉主要供应A.膀胱血液B.直肠血液C.子宫血液D.臀部肌肉血液E.盆腔内各脏器血液
正确答案:D
.血管介入技术,不包括A.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B.管道狭窄扩张成形术C.经插入血管内的导管进行栓塞D.经插入血管内的导管灌注药物治疗E.经导管控制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性出血
正确答案:B
.介入放射学是以A.临床医学诊断技术为基础B.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基础C.核医学检查技术为基础D.实验室特殊检查为基础E.实验室常规检查为基础
正确答案:B
.非血管介入技术,不包括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B.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引流C.胃肠道术后狭窄扩张术D.胆管恶性狭窄支撑器治疗E.囊肿、脓肿血肿经皮抽吸引流
正确答案:A
.Seldinger法技术出现的年代是:A.年B.年
C.年D.年E.年
正确答案:C.介入放射学可分为两部分,正确的是A.血管介入和管腔介入B.血管介入和非血管介入C.非血管介入和管腔介入D.血管介入和软组织介入E.非血管介入和软组织介入
正确答案:B
.介入医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用途广泛B.操作简单C.准确安全D.高效E.无创
正确答案:E
.介入放射学中.经皮肝穿胆道造影引流术称A.TAEB.PTCC.PTAD.PTCDE.TAI
正确答案:D
.高压注射时压力过高可以到导致A.血栓形成B.动脉夹层C.动脉痉挛D.气栓形成E.血管破裂
正确答案:E
.关于DSA造影导管顶端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好置于血管中间B.导管长轴与血管垂直C.导管端距血管壁愈近,注药流速愈慢D.导管端紧帖血管壁,注药流速为零E.导管端置血管中轴,注药流速最快
正确答案:B
.关于DSA造影导管顶端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与采像时机相关B.对成像质量有影响C.影响对比剂的用量选择D.影响对比剂的浓度选择E.与减影方式有关
正确答案:E
.DSA造影方法对图像质量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直接上腔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差B.外周法静脉造影的图像质量差C.一般动脉法比静脉法造影的图像质量好D.中心法比外周法静脉法造影的图像质量好E.一般超选择性比选择性造影的图像质量好
正确答案:A
.关于DSA运动性伪影产生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人生理性运动B.病人病理性运动C.病人血管运动D.离子对比剂可引起咽部灼热感而产生运动E.40%以上对比剂浓度作四肢动脉造影可引起肢体抖动
正确答案:C
.下列关于-DSA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摄像机的动态范围大于人体密度范围就产生图像饱和B.DSA图像出现饱和后,会导致有用的信息丢失C.人体密度范围超过模数转换器的活动范围,即产生图像饱和D.用铝板遮盖人体薄的部位,可限制图像饱和产生E.DSA图像产生的饱和伪影称为饱和状伪影
正确答案:A
.消除DSA成像中噪声的方法,不包括A.图像积分B.图像平滑C.图像加权D.提高形成图像的管电压数值E.图像合成
正确答案:D
.关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A.散射线不引起噪声B.辐射剂量小,噪声增大C.数据处理过程的误差可引起噪声D.数据转换过程的误差可引起噪声E.荧光屏存在着固有噪声
正确答案:A
.关于噪声对DSA图像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使影像不清晰B.掩盖了图像的可见度C.降低了图像的可见度D.使图像出现饱和状伪影E.图像呈雪花斑点状
正确答案:D
.DSA的空间分辨率一般为A.1-3lp/cmB.4-6lp/cmC.7-9lp/cmD.10-12lp/cmE.13-15lp/cm
正确答案:A
.DSA成像中分辨率最高的是A.空间分辨率B.时间分辨率C.密度分辨率
D.动态分辨率E.对比分辨率
正确答案:C
.关于DSA体位设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首先选用标准体位B.辅以特殊体位C.转动C型壁找出合适的体位D.四腔位能使心脏各房室呈平面展开显示E.左前斜70°位能使右冠状动脉展开显示
正确答案:E
.不属于放大摄影特殊效应的是A.背景弥散效应B.半影滤过效应C.散射线滤过效应D.去饱和效应E.叠加效应
正确答案:D
.关于DSA电子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强器输入野大小的改变可引起荧屏上影像大小的改变B.增强器输入野由33cm改为23cm时,影像放大C.增强器输入野由23cm改为17cm时,影像放大D.电子放大是由施加在增强管上不同电压实现的E.阴极电压的改变起决定作用
正确答案:E
.关于DSA成像的叙述,错误的是A.病人体位很重要B.IV—DSA显影血管相互重叠C.中心法比外周法IV—DSA血管重叠明显D.IA—DSA也有兴趣区血管最佳显示问题E.选择恰当的投射角度至关重要
正确答案:C
.因相互间距离变化而使影像放大的技术是A.电子放大B.几何放大C.数字放大D.采集放大E.回放放大
正确答案:B
.输入野越大,则电子放大倍数.A.不变B.随机改变C.越小D.偶尔增大E.越大
正确答案:C
.屏气技术主要是避免A.图像放大失真B.机械性伪影C.运动性伪影D.量子斑点E.金属伪影
正确答案:C
.为避免呼吸运动造成图像模糊,常采用的技术是.A.电子放大技术B.定位技术C.回放技术D.缩光技术E.屏气技术
正确答案:E
.深吸气后屏气方式常用于A.头部DSAB.颈部DSAC.胸部DSAD.腹部DSAE.四肢DSA
正确答案:C
.DSA摄影方位依据的参照物是A.影像增强器B.X线球管C.X线焦点D.检查床E.显示器
正确答案:A
.长轴斜位是指A.LAO70°+CRA25°B.LAO80°+CAU40°C.LAO60°+CAU20°D.LAO45°+CRA45°E.RAO35°+CRA25°
正确答案:A
.患者DSA术前准备,主要包括A.过敏试验及胸部摄片B.过敏试验及检查出凝血时间C.检查心肝肾功能及B超D.过敏试验及CT检查E.检查出凝血时间及CT检查
正确答案:B
.查找急性消化道出血点,可进行A.CTA检查B.MRA检查C.DSA检查D.B超检查E.同位素检查
正确答案:C
.下列哪种情况下禁止DSA检查A.消化道急性出血B.低热C.肝肾疾病D.碘过敏E.动脉瘤破裂
正确答案:D
.下列哪项不属于DSA并发症A.暂时性动脉痉挛B.假性动脉瘤C.局部血肿D.血管瘤E.动静脉瘘
正确答案:D
.基底动脉的主要分支为A.小脑前下动脉、大脑前动脉B.小脑前下动脉、大脑中动脉C.小脑前下动脉、大脑后动脉D.小脑后下动脉、大脑前动脉E.小脑后下动脉、大脑中动脉
正确答案:C
.显示前交通动脉较好的摄影体位是A.侧位B.标准正位下向对侧倾斜15-30C.标准正位下向同侧倾斜15-30D.瓦氏位E.汤氏位
正确答案:C
.肺动脉造影常规穿刺点是A.股动脉B.股静脉C.桡动脉D.肘动脉E.肱动脉
正确答案:B
.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仍然是A.CTAB.MRAC.DSAD.心超E.心电图
正确答案:C
.心血管造影采集帧数(f/s)为A.1f/sB.3f/sC.6f/sD.10f/sE.25f/s
正确答案:E
.心血管造影中,“猪尾型”导管最常用于显示A.左冠状动脉B.右冠状动脉C.左心室D.冠状静脉E.支气管动脉
正确答案:C
.肝动脉造影对比剂流率一般为A.1-2ml/sB.3-4ml/sC.5-6ml/sD.7-8ml/sE.9-10ml/s
正确答案:C
.肝动脉造影常规选用的帧数(f/s)是A.1f/sB.2f/sC.3-6f/sD.10-15f/sE.25f/s
正确答案:C
.腹腔动脉的组成是A.胃左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B.胃左动脉、脾动脉、肾动脉C.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D.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E.肾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
正确答案:C
.在腹腔动脉造影的摄影程序设置中,终止显影的血管是A.肝动脉B.脾动脉C.十二指肠动脉D.门静脉E.胆囊动脉
正确答案:D
.除常见肾动脉分支外,偶尔可见A.副肾动脉B.肾包膜动脉C.肾上腺上动脉D.肾上腺下动脉E.肾盂输尿管动脉正确答案:A.肾上腺下动脉常来源于A.腹腔动脉干B.肠系膜上动脉C.肠系膜下动脉D.肾动脉E.腰动脉
正确答案:D
.肾动脉狭窄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心动过速B.高血压C.尿急D.尿频E.血尿
正确答案:B
.下列哪一种对比剂不适合下腔静脉造影A.泛影葡胺B.优维显C.碘必乐D.胆泛葡胺E.欧乃派克
正确答案:D
.下腔静脉造影技术的论述,错误的是:A.股动脉穿刺造影B.相应浓度的非离子型对比剂C.对比剂浓度为50%~60%离子型对比剂D.对比剂用量18~20ml/次,流率4~5ml/sE.常规造影体位取正位,必要时可加摄左、右斜位和侧位
正确答案:A
.关于髂外动脉的论述,正确的是:、A.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上、内行走B.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内、上行走C.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外、下行走
D.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下、外行走E.自髂总动脉分出后,斜向上、外行走
正确答案:D
.关于髂外动脉的走行,错误的是:A.在骶髂关节前方自髂总动脉分出B.髂外动脉向斜下、内方向行走C.髂外动脉沿腰大肌内侧缘下降D.经腹股沟韧带的深面至股前部E.移行为股动脉
正确答案:B
.上肢动脉血管DSA的适应证,不包括A.动脉瘤B.动静脉瘘C.浅静脉曲张D.创伤性假性动脉瘤E.动脉多发性狭窄或闭塞
正确答案:C
.卫生部是哪一年将介入放射科确定为临床科室A.年B.年C.年D.年E.年
正确答案:E
.介入医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用途广泛B.操作简单C.准确安全D.高效E.无创
正确答案:E
.关于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的叙述,错误的是A.介入放射学是采用选择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B.介入放射学分血管和非血管技术C.血管技术是在血管内进行的治疗和诊断性操作D.非血管技术是在血管以外进行的治疗和诊断性操作E.介入放射学不属于临床医学范畴
正确答案:E
.非血管介入技术,不包括A.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B.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引流C.胃肠道术后狭窄扩张术D.胆管恶性狭窄支撑器治疗E.囊肿、脓肿血肿经皮抽吸引流
正确答案:A
.国际介入放射学发展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第一例经皮直接穿刺主动脉造影是由Santos等完成B.最早穿刺腹主动脉造影由DosStantos作了尝试C.Dotter创用同轴技术做血管成形术D.Oedman、Morino与Tillander等倡导的选择性插管技术E.Sven-IvarSeldinger首创肾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术(PTRA)
正确答案:E
.关于球囊导管研制成功的年份是A.年B.年C.年D.年E.年
正确答案:C
.防止血栓形成,可应用A.硝酸甘油B.利多卡因C.苯海拉明D.地塞米松E.肝素钠
正确答案:E
怎样才能治愈白癜风黑龙江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cs/6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就医宝典,人手一份
- 下一篇文章: 奥非特这个病死亡率达到60,有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