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儿科医生妈妈教你认识新生儿
。写在最前面的话
前几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了关于修改茵栀黄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提出“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等八条不良反应,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禁忌症部分,第一次明确了“新生儿、婴幼儿禁用”。公告一出,顿时让“茵栀黄”三字搞的人心慌慌的。
一夜之间,许多妈妈恐慌自己的宝宝曾用过茵栀黄颗粒剂或者口服液,会不会对宝宝有影响?也有很多新手妈妈困惑,那宝宝得了黄疸该不该给她吃药呢?甚至有的妈妈后悔不已,当初怎么就不坚持下不给宝宝用药了呢?等等。
打住打住打住。瑄瑄妈要更正下,国家食药监局这次禁用的是茵栀黄注射液,而不是茵栀黄颗粒剂或者口服液。它们的给药途径不一样,口服液不存在安全性的问题,不在禁用之列。
那新生儿的黄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如果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即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在这小编科普下(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简单的来说,患有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除了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没有其他临床症状。胆红素不超过12毫克每单位的生理性黄疸,出院回家后也只需要观察,不需要治疗。便秘的宝宝黄疸消退会比较慢,这个时候多吃母乳促进排泄,有利于宝宝自然恢复。
但如果宝宝21天甚至28天后胆红素还未恢复正常,黄疸持续不退甚至有加重迹象,同时宝宝出现哭闹增多、嗜睡、吸吮反射减弱、发烧呕吐等现象,要及时送医。“如果超过15天,胆红素还超过12毫克以上,就需要用药干预,15毫克以上则需要住院治疗。”
那么,宝宝出现黄疸后该如何观察?宝宝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首先表现为面部皮肤发黄,4~6天时黄疸最明显,一般在7~10天内消退。早产儿可以延迟到生后第3周消退,这是生理性黄疸,是正常的。妈妈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出现黄疸时间过早或超过10天仍不消退,就不能认为是生理性的,医院进一步检查,以辨别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如果在下列情况下应考虑为病理性黄疸:
1.黄疸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
2.足月新生儿在两周、早产儿在三至四周之后黄疸仍然持续不退。
3.黄疸伴有精神差、嗜睡、拒奶、体温不升、呕吐、腹泻、腹胀、体重不增等。
4.黄疸消退后又复现,并且呈进行性加重。
确定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后,那么我们就需要在治疗上讲讲了。一般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出生后尽快开始母乳喂养。初期可在婴儿吸吮乳房后,适当借用吸奶器,刺激乳房尽快产奶。多喂养,促进婴儿排便,促进黄疸排出。
如果确诊是病理性黄疸,那就需要进行治疗。治疗上,黄疸指数不是很高的话通常给予茵栀黄颗粒剂口服,定期测黄疸指数。口服茵栀黄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主要是会引起腹泻,但一停药就好了。临床医生给新生儿一般按照四分之一的剂量开药,如果出现腹泻,医生会要求减少到五分之一;黄疸指数很高的话,那就需要照光治疗了。具体方法是把宝宝衣服脱光,放在透明保暖箱中,遮盖住眼睛、会阴部,保暖箱上下两面各有一个能发出幽幽蓝色光的灯,一般每次连续照射12-24小时,就可以使黄染的皮肤颜色变浅,也可以采用单面光疗、毯式光疗。光疗结束后需要监测黄疸,如果出现反复,可以再次光疗。
许多爸爸妈妈们会疑惑蓝光怎么能退黄呢?
这里小编普及下,实际上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已经有四十多年了,当进行蓝光照射时,皮肤浅层中的胆红素吸收光线后,结构就发生变化,由原来的脂溶性变成水溶性,使胆红素在体内代谢途径发生变化,可以从胆汁、尿中排泄出去,从而减轻新生儿黄疸。在可见光谱中,波长在~mm的光线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而蓝光波长为~mm,就成为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最好光源。
蓝光治疗很安全,基本无并发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皮疹等,停止光疗后这些表现可以很快消失。但要注意:对于较重的黄疸,不能单独采用蓝光治疗,必须综合治疗。不能因为蓝光照射后皮肤黄染颜色变浅,就认为一定是黄疸减轻,必须查血胆红素,以免误诊。对于因为肝病、胆道闭锁等疾病造成的直接胆红素增高的黄疸,不能用蓝光疗法。
新生儿蓝光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治疗方法。还有一些治疗,像换血疗法,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等等。
除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外,还有个常见的是母乳喂养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性黄疸是因早期喂养不足,排便少,致胆红素积于体内,造成皮肤黄疸。多于生后5-7天始逐渐消退。母乳性黄疸从生后几天开始,可持续2-3个月。个别严重者,可暂停母乳。只要黄疸不重,不需治疗,既不影响生长,也不影响疫苗接种。
瑄瑄妈说1总之,新生儿出生后一周之内出现黄疸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可依黄疸程度判断。若程度超过14mg/dl,医生会考虑是否与溶血、感染或入量不足有关。不是疾病原因所致的黄疸,尽可能通过多喂养,增加排便量达到退黄效果。因引起新生儿黄疸的胆红素只能通过排便排出体外。照光只做为辅助治疗。
2而黄疸是否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不在于维持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程度。母乳喂养儿黄疸持续时间可达2-3个月,只有胆红素水平超过14mg/dl才需给予干预治疗。不要因黄疸持续时间长,就额外添加奶粉或停止母乳喂养。再有,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偏稀,次数偏多。只要生长正常,没必要服用任何药物。
娴峰彛鏈濂界殑鐧界櫆椋庡尰闄?閾跺窛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cs/2262.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贴宝宝常见病的护理常识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常见病nbsp家庭常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