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父亲住院散记
父亲住院散记
于波盛
北京
一
“多项检查显示左侧动脉血流反向,而且左右胳膊血压不一样,我们怀疑左锁骨动脉堵了,极易导致脑梗,需要住院做手术,放入支架。”经过B超、核磁等这样那样的将近一个星期的门诊检查,专家严肃地对我和父亲说。
脑梗?支架?住院?……我顿时有点懵。我原本是想让父亲来北京找专家做完检查告诉他没事,免得他最近老疑神疑鬼说头痛。
“不可能吧医生,我在家好得很,啥活都能干,您给我开点药,我带回去吃,院就不住了!”父亲脸色铁青地说。
我把父亲拉到一边,要他按医生要求住院。
“人好好的住什么院,开药回家吃!”父亲的语气不容我再做任何解释和劝说。他的脾气我了解,专家权威,父亲更权威。
二
我知道,父亲这次舍得大老远从老家来趟北京,医院检查,其实主要还是想看看他刚过半岁的孙子。然而,没曾想到光这几趟翻来覆去的门诊检查,早把他攒给孙子的红包花光了!
带着专家开的药,医院的路上,父亲平静地说:“住院?说得轻巧,我又不像你们有工作单位的人医疗费能报销。再说,安了支架,回家还怎么干活?你儿子刚出生,我不干活,你负担得多重!”
“命要紧啊!”
“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好得很!”
我只能发动母亲和亲戚再劝父亲,并再三咨询医生,打消他放支架不能干活的顾虑。
三
几天后,父亲终于同意住院。主治医生对父亲的病情解释得很详细:“你父亲才五十几岁毛病却不少啊,但最主要的是血管堵塞的问题,严重的话不留神一抬左胳膊都可能晕过去。检查显示已经是3期,他头晕头痛肯定不止一两天了,要是早点来的话吃些药倒可以恢复,目前必须做手术。”
住院前母亲告诉我,父亲头痛一两年了,最近突然严重影响上工地干活,医院查不出病因,看着身边不少人中风,父亲担心自己哪天也中风,怕影响我工作就一直瞒着我。一直以来,都是父母关心自己的伤寒暑热,我却很少将他们的健康放在心上。
办完住院手续后,我坐在父亲病床边。
父亲:“回去上班吧,我这好得很!”
我:“跟领导请假了!”
父亲:“老请假影响不好!”
我:“没事的。”
父亲:“那你回家照顾你儿子吧,每天看你俩玩得很开心,正好请了假,再回去陪陪他!”
我隐约感到父亲在“吃醋”,他来北京后总是一个人坐在客厅看电视,担心影响孙子休息,还只能把声音调到很低。我每次下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钻到儿子房间逗他,与儿子玩耍,和父亲却很少交流。几天前的一个晚上,儿子体温突然偏高,我和妻子急坏了。凌晨两点多,医院跑,一地折腾到天亮。
也许,将一丁点对儿子的关心挪到父亲身上,父亲的病情也不至于这般严重!看着躺在病床上挂着吊瓶的父亲,我不住地责怪自己。
四
和父亲同病房的老人95岁,伺候他的是最小的儿子老吴,老吴比我父亲还年长五六岁。
老人到了这个年纪,就和两三岁小孩差不多,一边吃饭一边把汤往地上倒。
“你怎么把汤倒地上啊!”老吴大声说道。
老人却显得很委屈,撒娇似的说:“那倒哪儿啊?”
老吴赶紧把地上的汤打扫干净。
起初我还对老吴冲他父亲大吼有些意见,后来才知道不那么大声老人根本听不见。同在一个病房,对老吴有了更多的了解,他每天24小时陪在老人身边,端茶喂饭、擦澡换衣、端屎倒尿……
老吴说医院住一个月左右,都是他一个人照顾。其他几个兄妹负责照顾90岁的母亲,而且这次父亲入院时,母亲刚出院。
我说:“那您不工作吗?”
“我退休了,我的工作就是伺候老爷子,医院,要么在家里。”老吴带着一点成就感似的说道。
老吴让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就是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养老。躺在病房的椅子上,我常常问自己,当父母也进入到说话交流只能靠“吼”加手势的时候,我能像老吴那样耐心细致吗?我能像父母小时候伺候自己那样照顾他们吗?父母将我养大,我将如何陪他们养老?
五
父亲手术很顺利,第二天下午就出院了。医生开了很多药,检查发现的其他问题只能以后慢慢调理。
都说父爱如山。从小到大,父亲在子女心中就是一座高山,为子女挡住山那边的风和雨,使我们感受到的永远只有阳光和温暖。生活的重担,让父亲身体这台机器各个部位的零件过早地磨损、老化。父亲从手术室出来,被推进重症监护室观察的24小时里,我在外面反复阅读诊断证明:动脉盗血综合征、脑梗死、血管瘤、动脉硬化、椎间盘突出……
我突然感到,父亲还是那个父亲,依然还是那座想竭尽全力为子女遮风挡雨的大山。然而,历经无数风雨的侵蚀,如山的父亲已渐渐地佝偻苍老,他也开始需要子女为他遮风挡雨!
年7月17日至20医院
插图/网络
本平台第一本散文精品集,年8月在全国公开发行,每册定价人民币68元,现接受读者预订。联系人:琅琅,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北京治白癜风症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kmyoc.com/xglby/88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宝血管瘤营养干预
- 下一篇文章: 3岁之前,这7个小举动看起来很奇怪,但